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图片

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图片
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红色足迹----聚焦中共一大到十八大(13)

日期:2021-03-19 09:13 来源: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档案史志馆

分享代码_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图片

字号:

中共十三大:盛世盛会图改革

作者:余 玮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09-18 星期一

中共十三大不辱使命,勇于理论创新,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阐述,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指导思想、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必要条件、总体布局、国际环境等方面,勾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为全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指明了方向。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为大会会场全景。

代表4600多万党员的欢聚

1987年10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83岁的邓小平红光满面,健步走进人民大会堂,迎面遇见了邓颖超。邓颖超高兴地说:“小平同志,向你祝贺十三大的召开。”邓小平一边同邓颖超热情握手,一边笑着说:“大家一起祝贺,向大家祝贺。今天是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值得祝贺。”

邓小平主持开幕式

邓小平看到88岁的聂荣臻坐在不远处的轮椅上,就约请邓颖超一起去和聂帅合影留念。他们来到聂荣臻面前,三位老同志握着手互相祝贺十三大的召开,互相叮嘱要注意身体,做到健康长寿。这时,见到彭真、李先念,大家一起合影。

近9时,开会的铃声响了。大会主席团的成员们说笑着走向主席台。走在前边的邓小平同陈云、徐向前热烈握手,互相祝贺。陈云见到了聂荣臻,两位老同志各自举起右手,互致敬礼。杨尚昆见陈云、徐向前并排坐在一起,便走上前去问候他们……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主席台上耸立着十面红旗,悬挂着党徽,主席台前方摆放着一品红、大丽花、天冬草、常青树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记者,把照相机、摄像机对准了主席台,争相报道中共十三大的实况。

大会正式代表1936名,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开幕式由邓小平主持,宣布大会开幕。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报告起草和修改期间,邓小平多次提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并确定为报告的基调,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方向,为报告的修改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大会期间,在听取大会报告后,根据代表团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作了数十处修改并获得一致通过。

十三大报告在我们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战略和各项基本政策;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报告还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就明确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首要因素。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央高层年轻化迈出新步伐

十二大后按照干部“四化”的标准,自上而下地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与合作的进程。

1986年夏,为了进一步推动干部年轻化,中央内部提出了老同志全部退下来的方案。十二届六中全会开完不久,几位与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共同战斗了几十年的老战友相继离开人世,让他们感慨万千。这年10月30日上午,邓小平和李先念按约来到陈云家中,三人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

三位老人单独相会,这是很难得的事,身边工作人员赶紧为他们拍了几张照片,还没等身边的人忙完,陈云便将工作人员支出了办公室。这次谈话,意义非同寻常,谈话内容的重要性,从陈云的警卫员赵天元后来回忆的片断中可以反映出来,“我刚走到值班室,电铃响了,我又赶紧转回,打开办公室门,看到李主席已起身往门口走,见我进来,三位老人都高声说:‘烟,拿烟’。我赶忙向邓小平的秘书张宝忠要烟……谈话结束,邓小平和李主席走后,我看见烟灰缸里有6个过滤嘴烟头,邓小平在80分钟内抽完了6支香烟”。

在这三位老人中,只有邓小平一人抽烟。医生早要求邓小平尽量不要抽烟。可陈云、李先念都如此急迫地为邓小平找烟,由此可见谈话内容必定涉及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谈话是秘密的,除了他们三人外,外人无法知晓,连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内情。

1987年10月19日,由陈云担任第一书记的中纪委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后,陈云将不再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为让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陈云在会上作了说明,他还公布了1986年10月与邓小平、李先念那次谈话的核心内容:“去年10月,小平同志、先念同志和我共同商定,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提名中央层的领导人选,是中共十三大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为实现领导层年轻化和促进新老交替,十三大人事安排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十二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年龄在66岁以上(含66岁)的,一般不再提名。根据邓小平“要组织一个好的政治局,多数是50岁至60岁之间的,40岁的更好”、形成年龄梯次结构的设想,由邓小平主持的人事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打破以往等额提名候选人的办法,三个委员会中,除中顾委委员仍然等额提名外,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均按一定的差额比例推荐。

上述设想和办法在中共十三大上得到贯彻和落实。1987年10月27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将中央政治局建议的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候选人预选名单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候选人名单提交各代表团酝酿,通过差额预选产生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等选举事项。经过两天酝酿,10月29日上午和30日上午,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提出中央顾问委员会候选人名单。31日,各代表团又酝酿了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代表们同意这些名单。

11月1日上午,中共十三大以无记名方式选出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中,中央委员175名、中央候补委员110名、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9名。

11月2日下午,十三届一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的平均年龄,由十二届一中全会时的73.8岁下降到63.6岁;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平均年龄为64.1岁,远低于十二大选出的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71岁),显示了中央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有序推进。

十三大的主旋律是改革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将近9年时间,算是第一步。“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将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用党的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标志着邓小平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正式得到全党的确认。

“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是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时代特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规划的宏伟蓝图,扩展了全民建设现代化的广度和基础,提升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加深了和国际社会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群众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十三大的主旋律是改革,经济改革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出台。大会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体制的问题。大会提出,通过改革要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同时,大会依据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进一步开放和搞活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十三大把开放提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基本国策的高度,还就对外开放提出许多新概念,如第一次提出“全方位开放”,提出“开放格局”“外向型经济”等。

改革是振兴中华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怎样加快和深化改革,这是中共十三大上代表们议论最多、最热烈的问题。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阐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这一系列论述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什么呢?是生产力。正如报告所指出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两大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这一条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历史证明,中共十三大是一个全面地加快改革和开放的大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9月15日 总第3119期 第一版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