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 村镇概览 > 斋堂镇
日期:2024-02-19 10:20 来源: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斋堂镇
字号: 大 中 小
村名杨家村所属乡镇斋堂镇
所在方位距109国道76.1公里处向南8公里,至区政府约70公里,距镇政府15公里,位于张家村西侧聚落在沟谷之间的一条山梁台地上海拔700米村115°38'21"纬度39°53'无霜期200天
现有人口现有257户,560口人
村域面积10138亩,其中耕地156.5亩
主要产业原来以煤矿为主导产业,05年关闭后,没有形成其它主导产业
主要物产核桃、杏、蜂蜜,粮食有玉米、谷子、杂粮
主要特产红杏,杨家台开发红杏基地近100亩,大部分已开始产果
水源状况生活用水基本满足,水质好,无灌溉用水。
自然生态
三面环山,东有杨家峪,吕家村,髽鬏山,大寒岭关城,南有张家村,南岭百亩草甸,西边是西岭千亩村湾,在西南杨树台至燕湖向北形成一条小山脉,整个村落依山势呈带状分布于沟谷之间。山梁台上海拔约630米,北面出口正对金牛护山,下边是70年代修建的两岔口水库,真可谓是枕山环水称人心。村里自南向北是一条主街,村中向西头有一棵古槐,被列为市一级保护树木,约有五百岁,一直为我村座镇,使我们安静的繁衍生息,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气候非常凉爽,真是避暑胜地也。
建村及姓氏
据查证,明朝永乐年间(1403)移民至此,吴家来后到的关家刚子,民国时期出过一个武将叫吴二恢,祖坟在东岭子吴家坟,后迁出到南边,现村中无后人。王家先到王家铺子,后入村,祖坟在麻台岭子孤山子下边。杨家是在坨边子杨德仁旧房,弟兄五人同时迁入,老大是中门,可种杨树台,后二房是西胡村人,分成东南西北,可种西岭,其中王家种西岭的蔡家铺上下,由于气候、土质肥沃,适宜土豆生长,故此很有名气,流传至今的“煤窝的山药子”指的就是西岭的土豆。杨家宜坟在坨下大白石头,原有两棵参天大树,由于军阀混战,应酬各派军队村里花钱很多,为了还俩,20年代中期,将两棵松树砍伐,破坏了祖坟及全村的风水,老人们无不为之叹息。
现本村有杨、王两大姓氏,均是汉族人。
文物及遗址
庙宇村中有两座庙,一个是叫朝阳庙,住过几名尼姑,里边供奉菩萨,墙上有壁画,解放后当学校使用,80年代改成办公室,据说庙门正对大寒岭关城,现存庙址。
另一个在庙北边有一个五道庙,中间是五道爷,西边是山神、土地、判官、小鬼,文化大革命全部拆除。
老槐树杨家村,村中有一条贯穿东西的主大街,大街西头傲然屹立着一棵数丈高,树干两人合抱不过来的国家一级老槐树。老槐树与村同建,至今约有五百年,虽历经风霜雨雪,饱含人间沧桑,今天却依旧巍峨壮观。
老槐树根部百孔千疮,斧凿刀痕;树干东边的表皮已被人们从上到下剥得所剩不多了。原来旧时村俗,每逢男女婴儿出生三天就用槐树皮或枝叶给婴儿洗浴,名曰:“洗三”,可以去胎毒,护皮肤。
老槐树底下原有两盘碾子,夏天有老槐树遮荫,冬天有老槐树挡风。伏天的中午,村里的老大爷、老大娘、年轻的媳妇儿带着孩子,脚前脚后地来到老槐树底下乘荫纳凉。吃过晚饭,人们又来到老槐树底下,休闲、纳凉坐、说故事,议论当天新闻轶事。深夜俊男倩女又在树下窃窃私语,谈情说爱。
在我心中它不是树,而像一个福寿老人给村民们带来吉祥、带来幸福、带来安康,它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如今,每当我再仰起头看老槐树时不由得心里产生了崇高的敬仰之情。我爱老槐树,我爱我的家乡。
古民居现存四合院,复德堂上下院,王兴花,杨自更,索登花,杨连秀,杨尚智,杨占山共计八处。
石碾子村庙前2盘已拆,西头街一盘现存水井,石槽
两岔口的“走之”联
杨家村两岔口旧时有个“永和”店,店里有一副对联:“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遊逍遥”。此联之妙有五点:一是字字“走之”旁,巧联成对、构思奇异,妙趣无穷;二是暗含旅店,含义之深,妙在其中;三是立意高远、表达了顾客至上,和气生财的宗旨,使士农商贾,宾至如归,保您满意;四是如果客人想转一转煤窝的山水,看一看杨家村的戏,瞧一瞧亲朋好友,品尝一下煤窝的“山药”,店里可以派人导游,满足所需。奇哉!妙哉!
两岔口属杨家村地界,靠近西山大路,距大寒岭七里之遥,往来客旅甚多,又是二水交汇之处,泉水清澈甘甜、河水长流;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选择客店和骡马店最佳店址。
两岔口原有“和顺”“四顺”两座行人骡马店,俗称“下店”。在东河沟西河沟之间的台地上还有“永和店”,俗称“上店”。“永和店”的里院房子盖得很讲究,条石地基之上是青砖到顶,掌柜的叫杨启元,是清朝末期人,到他这一代,此店就开好几代了。
明修庙宇清修道,在清道光四年间曾有规模地修筑西山大路。当时斋堂川的核桃、杏儿、红棍儿、镐把儿、香、薪炭都要源源不断地用骡马驮,人背运到门头沟、进京城;回来时再把城里的油盐酱醋布匹洋货运回家乡,所以西山大路商贸客旅繁荣昌盛,士农商贾来往盈门,客店门口车水马龙,好一派兴旺景象。也就是在这个繁荣时期,“永和”店掌柜的诚请本村的老先生撰写了这幅“走之”联,而这副联正好赞颂了“永和”店的繁华兴旺景象,同时也表现了“永和”精神——和为贵、和气、和悦、和谐。
煤窝的山药
斋堂川流传着一首歌谣:“灵水的嘴儿,清水的腿儿,东西斋堂大烟鬼儿,东西胡林常流水儿,军响水碾出金子儿,桑峪蚕丝成大捆儿,还有煤窝的山药子儿”。京西称块根“土豆”为“山药”。
煤窝的西岭山海拔高一千多米,日照时间长,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尤其不怕旱,因此西岭山很适宜种山药、谷子、油荞麦短期农作物。山药的特点是:个大面和,香甜味美
山药是高产农作物,春种一百斤到秋天就可收一千斤至两千斤,一到秋天杨家村刨山药万斤以上的就有二十多户,少的农户也刨七八千斤,山药丰收了,多一半背下山来,少一半存入山上的山药窖里,山药成了家家户户的主食。
杨家村父老乡亲祖祖辈辈靠山、种山、吃山、住山。由于先祖们历代种山,在山上都有简易的草铺,所以在抗日战争期间,有的父老乡亲就不下山了,靠种西岭山维持生存,主食山药,兼杂粮、豆角南瓜等,在这几年里杨家村没有饿死一个人,也没有出去讨饭的。所以杨家村的父老乡亲都把山药当作“救命粮”对山药情有独钟。
山药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功能齐全,被誉为“第二面包”。其营养成分如下:碳水化合物占16%,蛋白质占2.3%,明显高于其它根茎蔬菜,脂肪低,只有0.1%,含有多种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等,山药不仅食用,还可入药,最早入药记载,始见《本草拾遗》,中医认为,山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补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腕腹作痛,大便不畅等症。
山药作为主食的各种食法儿:
粮食定量时,山药顶粮食,五斤顶一斤。
山药小米焖干饭,味道独特。
山药玉米面和榆子加盐做成粥,味道鲜美。
山药可用干柴烧着吃,用炉火烤熟吃。烧烤熟的山药,面和、香甜味美。
山药煮熟后有很多种食法儿:(1)切片或块与蒜盐加油拌着吃。(2)去皮捣烂加油盐拌着吃。(3)山药泥沾白糖喂婴儿是很好的食品。
山药玉米面搅傀儡、搅拿糕、山药玉米面干饭。
山药泥与白面和在一起烙山药饼,其软无比,适合老年人吃。
山药与南瓜豆角加盐煮在一块顶主食。
把山药擦成丝拌少许面放点盐摊山药丝煎饼,味道鲜美。
山药晒成干磨成面,可以“拨鱼儿”,“压饸烙”。
作为副食山药还有很多种食法儿列举如下:
红烧土豆块。
红烧土豆丝洒白糖。
红烧土豆拔丝。
干炸山药条(麦当劳有此食法儿)沾蕃茄酱。
山药可做成粉,再做成凉粉儿。
把山药切成丝或片与别的青菜拌很多样儿(1)土豆丝拌粉条丝(2)土豆丝拌扁豆角丝(3)土豆丝拌菠菜(4)土豆丝单独凉拌等。
作为热菜,土豆、猪肉、粉条炖在一块是很有名的大锅菜。
土豆炖牛肉也是很有名的菜。
炒土豆丝(1)尖椒土豆丝(2)酸辣土豆丝。在农村炒土豆丝很讲究,红白喜事可上宴席。
土豆丝可与各种青菜炒在一起,如土豆丝芹菜,土豆丝柿子椒等。
土豆块或片也可和多种青菜炒在一起,如土豆条炒茄子等。
土豆丝和食用菌类植物炒在一起,如土豆丝炒蘑菇。等等。
杨家村八景
西山林海
西山俗称西岭,从1958年后,北京二商局在西岭绿化造林,到现在,万亩人工松树长大成林,登上西岭,松声飒飒,绿浪滚滚,景色靓丽,蔚为壮观。
东岭关城
东岭也叫大寒岭,京西古道由此穿越,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岭上有明代带瓮城的关城一座,关城坚固,气势宏伟,虽已残破,雄姿依然。
南山杏花
南山又名南梁,南山梁头上地势较平坦,野草丰茂。四五月间,杏花、山桃花从坡根依次向山梁开放,真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南山杏花始盛开。不知春归无觅处,忽然转到南山来。
金牛护村
村北一座山,像牛头,头朝南,山顶有两个小山包,似牛角,牛俯卧着,正视本村,金牛日夜守护着杨家村。
平湖秋色
两岔口是山沟水流汇聚之所,泉水四季常流,青山伴随左右。七十年代初,军响公社在两岔口拦洪蓄水,修建水库。高峡平湖,清澈见底。秋天,湖面尽收五彩缤纷的山色,鱼而尽情在水中嬉戏,实在是人们钓鱼赏景的好地方。
二郎担山
在南梁和西岭的山头上各有一个带豁子的山口儿。相传在盘古开天地时,二郎神担山填海,从太行山挑着两座山,走到此地,感到很累,想换一下肩,不料在换肩同时,如雷震响,二郎神吓得六神无主,两座山同时豁了口子,从此两座山就在本地坐落,一名南山,一名西岭山。
古槐倩影
杨家村西头街有棵两人合抱数丈高的老槐树,历尽时代的沧桑,依然是枝繁叶茂,风姿绰约,郁郁苍苍,生机昂然,呵护着山村,抚育着村民。
双塔傲然
2004年中国移动和联通在村东南前台儿修建移通铁塔两座,顶部装有避雷针和闪光珠,高50米,试比山高,和周边群山相映,傲然屹立,雄伟壮观,好像玉帝派来的两个福星照耀着山村,更使山村无限生晖。
有诗赞曰;
双塔矗立福星照,竞与群峰试比高。
直上云霄连广宇,移通电波游逍遥。
装点山乡风景好,架起信息致富桥。
全面打造新农村,科学发展看今朝。
杨家村的戏
京西斋堂川流传着顺口溜曰“杨家村的戏,吕家村的地,诗人出在张家村,秀才出在杨家峪”。说起杨家村的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得从民国初年说起。
麻来喜回乡,组建戏班
麻来喜原本杨家村人,父亲去世后,其母亲把他带到房山青土涧村,他在那里长大学戏,在村里按辈排,是“永”字大辈,所以,村里的人都管他叫麻来喜爷,其真名则不知叫什么,在民国初年的一个冬天,杨明度领着麻来喜回到家乡,在当时张杨二村合着打戏,但杨家村人早就有自己打戏的想法了,正逢麻来喜回到家乡,说学就学,为了打戏杨明三卖了房子支持,开始招收了一批大龄青壮年,开始试学,大多数人都不行,为此麻来喜和杨明三商量决定招收一批十几的小青年,于是杨文福、杨明国、杨俊山、杨俊贤、杨明祥、杨明银、杨明亮、杨明楼、杨明广、杨明礼、杨明才等人报名参加了戏班,正式拜师学戏。定了严格训练制度和学习计划,麻糊亮就起炕练基本功,踢腿、劈叉、站桩、喊嗓子,白天口传戏词,排练,教文武场,经过数月的学习,到了第二年正月初几儿,村中决定搭台唱戏,戏台搭好了,台底坐满了煤窝的父老乡亲,有老大爷、老大娘、姑娘小伙子、年轻的媳妇儿抱着孩子,领着玩童都来看戏,经过抹眉画脸的上场一唱,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唱得有板有眼,武打套路较熟,给村里百姓,给煤窝的群众文化生活凭添了无限快乐的情趣,深山小村的文艺气氛活跃了,锣鼓一敲响铛铛,胡琴一拉声悠扬,笛子一吹音宛转,演员亮相真叫棒。正月这么一唱,村民演员打戏的积极性、热情更高了,想扩大剧团再多招些人,但是话说回来,唱戏本身是文化消费,处处得花钱,私人打不起戏了,从此就交给了村中,村中下大力气支持,把坨上两棵大松树砍伐了卖了给戏班制戏装,就这样再经过几年的学习演出,演员的演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八宝山首演,新秀初露锋芒
话说1918年八宝山庙会,不知怎地邀请杨家村戏班,初生牛犊不怕虎,演员教师都想借这次机会闯一闯,历练一下,到了八宝山之后,赶到唱戏的这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用说唱戏,胆子小的连台也登不了,可是戏班的教师麻来喜和演员们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杨家村的戏只准唱好决不能给杨家村人丢脸”。结果全体演职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一天先唱三出戏,第一出《秦琼观阵》,杨文福饰罗州;第二出《伐子都》,杨文福饰子都;第三出《黄鹤楼》,杨文福饰周瑜,他武功扎实,扮相俊美,嗓音亮,身材苗条,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样样儿皆行。那周瑜演得真叫棒,当时台底下掌声雷动。结果惊动了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小楼大师,欲收杨文福为弟子学京剧,给安家费300块现大洋,表扬戏唱得好,并给戏班起名叫“喜顺和”班,从此杨家村的戏在八宝山唱响,享誉京城,后来各地邀请就到各地方巡回演出,如门头沟、鲁家滩、斋堂川、大安山、房山等地。
继往开来、任成兴堪当重任
麻来喜经过十几年的辛勤汗水,教了很多出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演员,如杨文福、杨明国武生演的好,杨明亮猴子戏唱的好,杨俊山、杨明楼胡生儿唱的好,杨俊贤掌板鼓打得好,为杨家村打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麻来喜之后有几位教师来到杨家村教戏,如赵喜奎、陶氏夫人两口子,时间都不长。特别是清水“宽顺班”有名的教师杜长旺,也到杨家村教了一段时间,例如≤芦花记≥、≤法门寺≥、≤牧羊圈≥等戏,他走了之后村中戏班诚请了房山秋林铺村的任成兴当教师(他也是麻来喜的弟子),又重新招了一批年青的演员:如杨俊茹、杨俊才、杨俊森、杨德仁、杨自信、杨德章、杨自清、杨德臣、杨和春、杨和井、王林、杨明勤、杨俊芝等人。
任成兴一教就是几年,教了很多大套路的戏,如《下河东》、《麒麟山》等,培育出了好多新秀:如杨俊才的武生、杨自清、杨德章的青衣、杨自信、杨和春的胡生,杨自信时人称“铁嗓子”,《下河东》戏的王子唱的好。值得一提的是四十年代还排演了现代戏《血泪仇》,内容是国民党抓壮丁的事,说明杨家村的戏是紧跟着当时革命发展形势的,是为解放事业而作宣传工作的。任成兴是位很有成就很有建树的戏曲教师,为杨家村戏的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后继有人,兴盛不衰
任成兴不当教师回家乡后,后来戏班就没请专门的教师,而是演员自传自教,解放初期排演的《三打祝家庄》就是杨全义念的戏词,杨俊贤担当总导演,当时全戏班有五六十人,可见杨家村“喜顺和”班后继有人,兴盛不衰,杨家村的戏经常到斋堂川演出,人们都夸赞杨家村戏唱的好,有水平。
杨家村“喜顺和”班从麻来喜教师到解放初期共有172出戏,可说是不少,先列举如下戏牌:
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狗,牧羊圈。
黄鹤楼,带水战,四郎探母,带交令。
薛平贵,上金殿,秋胡采桑,窦娥冤。
下河东,麒麟山,罗通扫北,上天台。
阴魂阵,辕门斩,桂英挂帅,平西涧。
空城计,借赵云,逼上梁山,血泪仇。
杨家村过年过节唱戏形成习俗,一直到1964年四清工作队进村才停下来。文革中戏装被当作“四旧”烧毁。1979年冬天,党支部决定恢复戏班并出资五千元购置戏装、乐器等,由原来的老演员杨俊茹、杨俊才、杨德臣、杨全耕、等人教戏,有十几个青年人学戏。
1993年杨家村戏班在门头沟影剧院演出成功,受到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当时的主要演员有:杨义臣、杨俊仁、杨全耕、杨金贤、杨和彬、杨连珍等。
追本溯源,民间生长
杨家村的戏来源于山西梆子(山西梆子分南北中三路,究竟起源哪路还有待考证),不过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斋堂川、大安山、煤窝,大都是明朝从山西省大槐树底下过来的移民,同时把山西梆子戏曲文化、文明习俗传承过来是勿庸置疑的,不过它产生于民间,又在民间扎根、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特点如下
题材广泛。从春秋战国到解放初期,跨越几千年的岁月,几乎包括了历朝历代的故事。从内容上看故事题材丰富,从天上到人间,从帝王将相到才子佳人,从神话到百姓生活。
成本大套的戏多,一演就是一天一夜。如:《下河东》、《麒麟山》。
前文后武,文武带打的戏多。如《穆桂英挂帅》≤阴魂阵≥。
讲究戏曲程式套路。像挑帘、捋髯、台步、圆场、飞脚、扇子、串子等动作一丝不苟,和武场配合天衣无缝,对白很有韵味,唱腔悠扬婉转。如“十三咳”使人感到绕梁三日,余音不息。
敬业、奉献精神
杨家村的戏在那个时代,靠私人和村中的力量请教师打戏,组成戏班,经过数十年的传承演唱,已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名扬京西,享誉京城;优秀演员不断涌现;戏曲常演不衰,确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回想起来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民百姓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经济并不宽裕,有时温饱都没有保障,村中也没有经济实力,国家更谈不上拨款,那么杨家村的戏是靠什么力量发展起来的呢?是靠杨家村人民群众高尚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杨家村只要说唱戏,村民的热情就高、劲头大、精神气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在“闹日本”的战乱年代,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村里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先把戏箱藏好,然后再跑到山上去,千方百计维护本村戏曲事业。
在往昔,不论是学戏、唱戏,还是搭台、演出等劳动都是义务的,村里不出钱,国家不拨款,唱戏不但不挣钱而且还得花钱,随时添置乐器、戏装、彩子、网子等东西,实在没有经济来源时,当事人只好卖地。所以就有了“杨家村唱台戏,吕家村买田地”的顺口溜。
唱戏、听西是百姓群众的“乐呵”。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村没有别的文化生活,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不像现在有电视、电影、电脑、收音机等娱乐工具,所以农民百姓就把自娱自乐的唱戏当成了唯一的精神享受,精神“乐呵”。不怕生活上的贫穷,经济上的困难,不用说过年过节,就是在夏、秋,农闲时,大家伙一组织搭台戏就唱起来,可以说,杨家村百姓历来很重视文化生活。因为唱戏,杨家村百姓还养成一个“好客”的习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迎送远近亲朋好友,盛情招待八方客人。
丰富文化生活,启迪心灵世界
古老的戏曲宣传的是忠孝节义和行善止恶的观念,在旧中国,孔孟之道是主导思想,忠臣孝子人人敬,奸臣逆子人人恨。传统的戏曲宣传的是古老的文明,忠于国家,孝敬老人,家庭和睦,天经地义。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唱戏对乡村文明,起着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使人向善,见贤思齐。杨家村的戏,影响是广大的,深远的。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戏曲文化
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抢救、整理、挖掘、创新古老的戏曲,也是迫在眉睫的艰巨重任,因为它是可贵的文化遗产,很丰富的精神家园。古老的山梆子戏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它,爱护它,传承它、弘扬它。使他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为新农村民俗游服务。在百花齐放科学和谐的春天里,“杨家村的山梆子戏”必将能够成为杨家村的特色的文化产业。
建立党组织
1938年,第12任党支部书记,杨永纹,委员杨德茂,大连起后有杨子清,杨树庭,杨德育在解放前担任支部书记。
解放前党员有杨秀山,张福云,玫普,杨德臣,王秀英,张廷芳,杨得荣,杨明店,杨寿昆,张个通,王文章,宋广芝,杨炳室,董启清,杨俊身,杨俊相,杨德琴。村中成立了抗联队,队长玫普,主要任务,送公粮,抬担架,送情报,站岗放哨,配合八路军埋地雷。
大部分旧房都被日本烧过,在抗日期间,先后有11名烈士英勇献身,年龄最小的才14岁。
习俗
春节是最大的节日,节前打扫卫生,准备吃的买年货、年画、门神灶王爷、对联、亡书,泡豆芽,做豆付,煮玉米粒、大豆,做一锅小米饭,三种东西混在一起,冻起来过完年吃,叫做隔年干饭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王爷
除夕,供奉亡书,一直供到初五,初一早晨全家男女老少向亡书和健在的长辈叩头拜年,除夕之夜劈柴烧火一夜,叫守岁。天亮吃饺子,白天相互拜年,初二送财神,初五送亡书。
然后唱几天大戏,3-5天没有重戏,戏班创建于1914年,叫喜顺和班,到1917年越唱越来劲,唱到了石景山,一直到64年才停下来,77年恢复,90年门头沟影剧院演出成功。
清明节上坟,杨家比王家早1天在清明节前3天,都说杨家老祖宗嘴馋。
丧事人死了之后当天晚上到本村五道庙,男的糊马,女的糊轿,全家人都到,烧掉纸马,大哭一场,意思是人死后先到阎王跟前报到,称报庙。文化大革命被拆除。
3个月不许理发,1年内不许贴对联,也不许贴门神。
煤窝四村有一种迷信习俗,供奉着一个老娘娘佛像轮流供奉,一村一年,每年正月十五转驾,敲锣打鼓,乐队迎送,还打着几面大布幡。
生产技能
烧瓦、砖、炭、灰,荆编,皮匠,泥水匠,采煤,商业
主要商号是复德堂。杨正乡和三子杨耀起经营,主营杂货,在十十年代较兴旺,现村中杨春花、杨立兵家是原址。
其次是砍红棍销往东北,做鞭杆,一直到解放后还有人做此生意,还有烧炭卖炭的。
在二十年代前,杨春茂的红杏干,销往北京天桥很有名气。
历史人物及事件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卫立煌在髽鬏山战役中,路过我村,中午在杨和彬家休息,门口挂牌,上面写卫长官在此休息,门口数名军人站岗。
1946年秋,宛平县委也在此,县委书记杜春永住大北屋,整个陆军子都让给了县委机关。
1939年7月,昌宛县五区区委书记李会善,区公所就在我村,1940年4月搬出,1948年中旬,原宛平县县长吕连英,公安局长杨毓秀带领县政府,县公安干部170余人住我村,14日离村。
历史人物
1杨寿高,南京长江大桥党委书记
2杨寿昆,北京市工商局局长
3杨明新,天津塘沽区公安局局长,天津市委书记
4杨耀庭,中医,救济穷人,开偏方十里八村有名气
后记
由于关闭煤窑这里的经济受到一定影响,村两委班子目前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这里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狠抓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恢复杨家村的戏曲,整个村的经济向旅游产业过渡。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