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图片

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图片
登录 智能问答 长者版 移动版

桑峪村

日期:2024-02-19 10:57 来源: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斋堂镇

分享代码_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

图片

字号:

桑峪村自古以来是斋堂川较大的行政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类文明史,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村落文化和民俗民风。

桑峪村原名“三峪村”,村北北山大沟流域穿村而过,常年溪水不断向东流入清水河,西有西范沟,灵水沟流域,三条水域在村前交汇,故名“三峪村”,随着村内人口增多,农耕生产逐渐扩大。桑峪村先民们利用当地山川自然地理优势,除开辟良田沃土种植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外,还在山地梯田四周广种柞、桑,养蚕织布,巧妙利用农闲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收入,久而久之便由“三峪村”谐音演变为“桑峪村”,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可见当时的蚕、桑规模之大,威誉之广,相传是汉代之后的衍变,历史是古老悠久的。

一、基本情况

桑峪村位于109国道北侧1.2公里处,距北京城75公里,县隶属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斋堂镇。该村原有1000多人,现有住户463户887口人,地域总面积7.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42亩,林地约7200亩,水域1400亩,湿地650亩。

桑峪村地处海拔高度为360米,东经114度,北纬40度,无霜期短,全年只有200天左右,本村历来以农耕、林果产品为主,农作物以苇、麻各种蔬菜、瓜果类为著名;粮食作物有稻、玉米、麦、谷、薯类、豆类、杂粮等;林果类以核桃、杏扁、红枣、苹果、葡萄、鲜杏、桃、海棠、山楂、柿子、黑枣等干鲜果品为多。村民饮用水和农田灌溉完全靠机井,由于近十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原河道断流,古井干枯,水资源紧张,本村当前无其他支柱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村民们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大部分中青年劳力外出打工。

二、自然生态

桑峪村四面环山,北面以山地梯田为主,东部地势平坦成盆地形,南面有清水河流过。由于天然地貌形成的山地沟峪纵横、坡度陡长,万于年来各条沟峪洪水冲积原生古黄土层,於积成下游东部地带的良田沃土千百亩,是古斋堂川东部的富庶之乡,为古桑峪村农耕狩猎、植桑种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桑峪村北部大金牛山脉由西向东延伸横卧,连绵起伏数十几里,山峦叠嶂,巍峨雄浑,是古村的天然屏障;西部是灵水村的莲花山,风景秀丽,登高俯视,莲花盛开、花瓣四展,南北各有花蕾一朵,俗称南北桃山,含苞欲放,形态逼真;村前钟楼岭与莲花山南部桃山相连,由此向东斜卧,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至军响崖头,龙头直插清水河畔,钟楼岭顶峰相传曾建有钟鼓楼,是战国时期燕国兵士守卫边关的军事设施;村前有城子台遗址,应与钟楼岭钟楼同期修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的见证;南望十几里外大南岭苍翠连绵,与百花山、老龙窝主峰一脉相承,终年绿茵便山、层林尽染、松杉漫谷、山峦叠翠、郁郁葱葱,一年四季充满着浓墨般的诗情画意。

桑峪村东南2公里处便是塔岭沟群峰,峰高谷深,古道窄小凶险,古清水河湍急汹涌,千回百转,劈山切岭直下东南,于青白口村注入永定河,自古以来就是京城西出塞外大漠的途径斋堂的必经之路,也是军家必争之地这里是天然的古战场,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在这里抗击日军发生著名的塔岭沟战斗,这里故有咽喉锁钥之称,高耸入云的尖峰怪石林立,峭壁悬崖,构成一幅独特秀丽的景色,形成许多神秘的自然景观,如大石门、金钢腿、石鹰、骆驼石、旱船等,山底山腰分布有十多处石洞、石塘,人们感叹着大自然赋于人类的神奇世界,欣赏着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也流传着许多悠久、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桑峪村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生态涵养丰富,格局合理,山地、良田分布广泛均匀,在整个村域范围内有山、有水,五行不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桑峪村民创造了繁衍生息的、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让勤劳、朴实、智慧的桑峪村人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传承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蕰,沿袭着古朴的民风民俗,使这方水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三、文物和遗址

早在十一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1993年发现十一万年前人类骨化石,目前是清水河流域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相传本村有寺时就有村,而“三教寺”始建于东汉时期,“三教寺”(后改为药王庙)遗址在原桑峪小学院内。团山禅寺遗址距村东2公里处北侧半山坡。后桑峪村后有鱼临寺遗址,村西西范寺、西阉庙、村口处的五道庙、龙王庙仅存遗址。

药王庙大殿前古柏、寺庙外银杏树各一颗,古槐五棵,均居国家一级保护树。

药王庙对面曾有坐南朝北戏台一座,建于元朝初年,因年久失修自行塌落,台基于2003年拆除。

桑峪村口建有过街楼,有村时修建,传说当时比较窄小,山洪瀑发时,通水不畅屡冲屡建,至民国初年再次扩建,才得以保存下来,重建后大气宏伟,总高11.7米、拱券洞高6.5米、深7.5米、宽4.5米、前后额有阳刻石刻,前额为“紫芝”,后额为“凝瑞”,具有道教风范,由于前后桑峪村民信仰不同,意寓天主教相悖并存。

后桑峪天主教堂始建于鱼水鱼水清朝初期,其建筑规模在京西首屈一指,并建有京西唯一的圣母山,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村南有城子台遗址,有待考证,相传是战国时期燕国士兵守戍的城池。(也有传说是五千年皇帝统一华夏在灵山脚下建立了都城(黄帝城),由于这里是西山大道的咽喉,同时在这里建立了关成)

本村目前保存石碑刻字仅有团山禅寺重建时刻字,时间应为明正德年间题记,存有清康熙年灵水刘宅祖坟碑刻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本村烈士碑刻数,村北金牛山要有明朝嘉庆四十三年修建古道时崖刻,距今440年。

楼上后山西侧有钟楼岭,据传曾建有钟楼,外族入侵时发信号使用,与城子台同一时期修建,有遗址。,另一说,北上大沟有一个地方,在一座山脉的延伸出有八角的山体,在上边建有一座建有一座楼,下边是过人,的券门上边建有房屋周边又能射击瞭望曾著有士兵,靠北侧是大面积的土地建有房屋,疑是和城子台上的古城有关,这里是草料场、粮仓.另外这里是宛署杂记上记载的,八角龙池所在地(宛署杂记记载八角龙池在桑峪村,石生八角,有龙逸出)。

回放简介:

1、本村药王庙前古柏是建“三教寺”时所植,周长4.5米、树身高10米,古银杏树植于寺门外,与古柏同期,其树围周长4.8米、树身高8米、总高26米,现仍枝繁叶茂,古槐分布于寺外古戏台前空地上,原来共有7颗,称北斗七星槐,中间一颗最粗,树身高4米、直径1.4米,1977年因部队挖电缆沟根部受损严重被挖倒,外侧寺庙围墙边一颗,由于小学校建厕所而被毁,其直径为1.2米,现仅剩五棵,由于进行抢救保护,重新焕发青春,生长茂盛。古槐栽植时间较晚,传说是寺改庙时所植,距今也有500多年。以上古树群已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一级保护树。

2、药王庙对面寺门处曾有古戏台一处,元统元年间修建,规模宏伟,台基高1.6米,四梁八柱,配有三柁,设有前后台,前台宽8米、深5米,后台宽8米、深3.5米,中间砖墙隔开,有左、右两门,顶部油彩描画、桃檐斗拱、做工精细、选料讲究、结构合理,供年节、登记、庆贺、唱戏所用。几百年。

3、过街楼

大约在宋代就在桑峪村口始建过街楼,起风水作用,由于规模窄小,通水不畅,几经洪水冲毁,几经修复,至民国初年重建,政府倡导,村民捐资,公益劳动,历时二年竣工。此次重建规模宏大,总长19米、宽8米、拱券高7米、深7.5米、宽4.5米,顶楼三间,曾设有红孩儿、观世音菩萨彩色泥塑像,二人南北相向背对,意为守护村民平安吉祥、避邪免灾、和睦相处。传说自从后桑峪人信奉天主教后,与前桑峪人传统的信仰佛教、道教、儒教格格不入而经常发生矛盾,甚至敌视。过街楼前面横幅为“桑田香馥、峪地泽生”,门额阳刻“紫芝”,左右题字以道教训祜,右侧:为乐及时令得无极;左侧:去古怀远至道在斯。后面横幅内容是:里仁为美於万斯年。石刻门额为“凝瑞”,左右两侧记叙用小字,内容已无人记清,内东护墙上题有四个巨字:“亿则屡仲”,不知其意。上述题字为本村清末秀才张怀所书,字体酋劲雄深,飞楷严体,现已有80多年,1996年曾局部修善。

桑峪村东口现仍存一小过街楼、长7米、券门高4米、宽3米、规模窄小、无顶楼、明代中期修建、风水建筑。

4、后桑峪天主堂

早在元朝,后桑峪村就传入了天主教,由于当时村内村民多数信奉儒教、佛教、道教,在各自信仰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和争执,以至于互相敌视,后由双方协商,分村而居,互不干涉,信仰天主教的村民集中于后桑峪,其他信仰者集中于前桑峪,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宗教冲突,天主教堂开始得以兴建,虽然规模虽小,但在斋堂川还是唯一接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场所,由于信仰,后桑峪后村头建于宋代的鱼临寺、龙王庙及周边设施在请朝道光年间被天主教徒捣毁,大殿、佛像、龙王泥塑被弃于洪水之中,木塑龙王冲至青白口村,被前桑峪村人追回,供奉于药王庙中。道光二十六年分村信奉天主教的居住在村的后边叫后村,信封大教(道教)的住在前边叫前村。清代康熙年间,后峪天主教堂规模扩大,教友增多,涉及斋堂川多个村庄,甚至扩展到河北省的涿鹿、怀来、涞水等县。本村教堂以欧洲哥特式建筑为主,内部结构精致豪华,1939年被日寇烧村时焚毁,直到解放后的1988年4月才得以重建,并于1993年兴建圣母山。

5、钟楼岭、城子台

村南面东西横卧的南岭古称钟楼岭,相传在西南小山顶上曾建有钟楼,与石河村前面山梁上的楼岭遥遥相望,是战国时期的燕国为抵御外族入侵时所兴建的军事设施。而几十里外的沿河口位于深谷峪口,设有敌楼,(沿河口敌台为明代建筑)敌军入侵时,靠燃放狼烟为号,狼烟冲入天空时,楼岭上军士首先看到,即鸣钟警示,而桑峪钟楼岭守卫军士听到钟声,随即鸣钟报警。桑峪村前的钟很大,撞响时钟声沉闷悠长,传声几十里外。山顶钟楼现仍有少量遗存。

钟楼岭下侧是古城子台,同为燕国时期所建城池,城廓约20万平米,解放后仍有边墙遗址,城墙为土质,明代《宛署杂记》也存记载,称:“城子台元代时已是遗址,城恒残断,内农耕为田”,城池西边山根处,名为杀人巷,据传是杀灭囚犯和俘虏之地,南侧有马圈,北面下坡处便是桑峪村,是监狱、行政、集市场所,而军响村当时无村,有发放军响的结构,后名为军响村,1961年在城子台南侧有人挖出过铺地的城砖,、1.3尺见方、厚9公分,1967年平整土地时,曾清理出军兵屯住时用过的火坑几十处,排列整齐、均匀,约3米一处,在灰烬中发现有甲片、褐色、无光泽,是以说明该城池年代久远。

6、古道及石刻

在桑峪村后山大金牛山腰一处叫做虎头的悬崖处,保存有明代修凿古道的遗址,此道未开通之前,斋堂川东部村庄村民去山后的碣石、书子岭、黄土贵、珠窝、茅地要绕道,出行不便,而北山西湖上的大桑峪岭是最近山道,明代桑峪村张氏寡妇,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捐米300石以修道,在西湖虎头悬崖拐弯处留有竣工时崖刻,载文: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内修道,人人方便,张臣尹会众善,人人开心,石匠赵月谷清。从此大山南北道路开通,距今已440年。

现村口“长寿园”保存明朝重建团山禅寺时石碑刻字碑已残破,记述了当时僧人主持修寺及参加者姓名;村民杨润兰保存有灵水刘氏墓碑志。

村内多处祭祀先祖时所用场所、地点、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邻村附近立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墓碑多处,一些显赫宅院仍留有各种砖雕、石刻、包括立腿石、门石礅、石狮、石雕、拴马石等。

桑峪村有着悠久的乡士文化,注重文化教育,善于拓宽视野、离乡出走、追导先贤。古时村内有文化的人很多,经商着与官场密切、许多人精忠报国、光宗耀祖,屡建豪门宅第。据说“七七”事变以前,村内豪宅十几处,大部分为清代建筑,明宋老宅也有数处,可惜经日寇三次烧村,全部毁于战火,至今无一处完整保留,解放后半个多世纪中,村民在废墟上建成简陋民居,战后恢复生产,无力原样复原,古老民居文化惨遭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凤毛鳞角了。

7、据传村民张兴富先祖张文轩曾于明代万历十五年被赐封为护国将军,圣上赏赐黄马褂一件明朝有赏赐黄马褂一说吗、龙头拐杖一根、银两八千,张家一世显赫,在村中建起豪宅,各种木雕、砖雕,物件琳琅满月。张将军死后,朝廷特令允许其着官服入棺,以示慰藉(时年仅五十三岁)。但后人却学业不兴、家业破败,至清道光年间已将产业拍卖无存。日伪时期,因区、县干部在张家老院开会被敌伪发现,日军赶来抓捕未成,急气败坏之下,将宅院付之一炬,因无人扑救而终成废墟。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建房时,只看见遗留的唯一北屋砖腿,其做工精细、戗沿砖为剔花雕刻、一幅是猿猴偷桃,一幅是犀牛望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七十年代初,因修造大寨田,平整土地,在张将军坟地旧址,无意中挖出了张文轩的灵墓(因长期无人祭扫、无坟头标志),墓穴由青砖拱券建造、宽近2米、深4米,由于当时人们无保护古墓意识,惨遭哄抢、破坏,头盔、肩甲、护心境等物被抢,棺木捣烂,尸骨散乱后被深埋,有的连坟砖也运回自家盖厕用了,出土的铜钱也被人捡去卖了废品,对于查考桑峪村的文化历史是一次毁灭性破坏。

8、现存有古民居门楼仅剩几处,其中有204号门楼、181号、138号、141号、181号、虽属残存,依旧能显示出当时村内名门望族的辉煌。日本侵略军占据斋堂川,军响也立有日军据点,从1939年至1943年的三次烧村,据统计全村民居90%以上被毁,到处是断壁。解放后这些明清古院几经村人翻修、改造、面目全非。

四、村落始建、姓氏传承

按传说的有村就有寺庙推断,桑峪村在很早就有人居住而座聚落成村庄,本村的药王庙前身为“三教寺”,以及团山禅林都是建于东汉中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与灵水灵泉禅寺齐名。

本村现有姓氏以张、杨二姓为主,,据传说张姓和杨姓为表兄弟,张氏先人叫张贯,同带三个儿子仲文、仲武、仲诚,杨氏先人为杨奔,相传表兄一同带有四弟兄,是以三兄四弟之说,两大主姓,发展生产、生息繁衍、世世代代一直到今天,村中的张家台、杨家台是族人们祭祖、烧香之地、并有家谱,解放前已散失。

张氏一族辈分排列(据现世老人回忆不全)为:仲、文、显、元、宏、福、进、克、守、翠,以下辈分无排;

杨氏以前不祥,现在排例为:全、明、继、春、万、德、维,以下辈分无排;

村内同时有李姓、梁姓各一户,是明末迁入的,不发旺。

以前桑峪村是否有人居住,虽无人可考,但流传故事是有的,张、杨二姓氏未到村以前,确有人居住,但姓氏不祥,因当时战乱所致,村居人户几乎被杀灭,,1964年在平整土地时,在旧坟莹中挖出过墓地遗址,有砖刻碑文:蔡胡氏、蔡有义等字,在另一处任家坟也有砖刻文任永、谭伯奉、呼延氏......字迹不清,由此可见,汉代以来桑峪村早有杂姓人居住。

人口流向据高振亚老人讲;桑峪村分出去的人建的村是杨家峪,法城(历史上叫法幢庵),杨家村,张家村,杨家峪,黄塔,八亩堰,黄安坨,张家庄,齐家庄,(李家建黄土贵),(军响李家和珠窝李家都是桑峪迁去的),张家铺也叫(大桥山),宝坻洼,桥煤涧,黑龙潭,上弯子,长操,河北对家沟,胡家沟,大小帆山,杨家张家得人还分布于,大兴,通县上苇店,下苇店四家水。高家分布于苇子水,卢沟桥的南乡等。,

五、历史人物及事件

1、桑峪村于1334年(元代)传入西方宗教——天主教

2、明嘉靖四十三年由张氏女自捐米300石,修筑古道,有崖刻。

3、1860年(咸丰十年)后桑峪天主教堂扩建。

4、1900年秋,义和团攻打后桑峪天主教堂,口号为“扶清灭洋”,原因是北京教堂洋人躲入本村教堂引起。久攻不胜而撒。

5、1910年(清宣统二年)后桑峪天主教堂废私塾,建后桑峪小学校。

6、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军响设敌伪据点。

7、1939年春,斋堂川进入八路军抗日武装挺进军,桑峪村成立抗日武装,并成立第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是:杨远广。

8、1940年春,日本侵略军第一次烧村,约600多间民房被烧成废墟,同年秋又烧一次,损失民房300多间。

9、1941年秋,第三次烧村,村内多处豪宅被焚,计约260多间。

10、1942年春节(大年初二),日军飞机轰炸桑峪村,未造成损失。

11、1942年秋,日军飞机因损伤,迫降于村东的西大城河滩,机上日军持枪逃跑,该机由村民兵用手榴弹炸毁。

12、1943年,军响据点的日伪军入村抓捕抗日人员时扑空,抓走本村张福广、杨春银、杨福之,三人被杀害于军响村头。

13、抗日战争时,村里民兵,昼伏夜出埋地雷、割电线、破坏公路、桥梁、配合八路军作战;妇救会组织做军鞋、衣物支援前线;与近在咫尺的日伪军盘踞的军响据点展开多次政治、军事斗争、利用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斗争,宣传抗日救国,争取伪军反正,做出了重大贡献。

14、1939年10月,白乙化率抗联第三大队在塔岭沟阻击由青白口方向进犯之敌,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日军调动飞机前来助战,抗联战士徐存洋,面对俯冲下来的敌机,举起手中的步枪,连连扣动板机,将其击落于塔岭沟上水碾处,创造步枪打飞机的奇迹。

塔岭沟伏击战瓦窑出发之敌南渡永定河后,企图速到斋堂。十团在青白口至军响间的塔岭沟设伏。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遭十团突然袭击,经过肉搏战的较量敌锋锐顿挫,仓皇东退。

六、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八年的统治,使桑峪村受了巨大损失。

日军三次烧村,烧毁民房、民宅1200间,致使近千人百姓无家可归,躲于后山土涧、草窝内渡日,后桑峪天主教堂也被付之一炬。据说日军在抓捕抗日志士时,在教堂内搜出抗日文件而教堂被烧毁,日军三次烧村,村内一些明清古居、豪宅院落全部被烧光,现只存有少数门楼,其中包括室内全部古典家具物品,因不能搬运被毁、被抢、损失不可估量。

1943年张福广、杨春银、杨福之三人被日军无辜杀害于军响村头。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有15人壮烈牺牲

革命烈士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桑峪村共有270多人参加抗日武装和抗战队伍,其中有15人为抗日战争壮烈牺牲,他们是:

张福增杨远广张志维杨德润杨德新杨怀文

张全富杨永春杨臣思杨广录杨振民杨建廷

李尚琪梁金银杨维民张进普

解放战争:

杨在林杨远庭杨远庭杨远令

抗美援朝:

杨怀春张公第

七、教育

桑峪村自古重视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以来传承孔孟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元朝时又传入西方宗教文化,桑峪村是集儒、佛、道、天主教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村。

桑峪村历年重视教育事业,自从建村以来,历代人们尊从的是孔、孟思想,据《顺天府志》记载,明洪武八年(1375)桑峪村根据朝庭部署创办社学,强制8—15岁儿童接受教育,蒙学教材是沿袭历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包括经、史、算等知识,教育方式多为私塾先生执教,桑峪村(含后桑峪)历代私塾先生较多,至解放前后民国以前,教师辈出、名医辈出、遍布内蒙、河北等地。(桑峪社)

八、生产、生活习俗简介

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三月三种棵葫芦挂一千;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春差一(天)、秋差十(天);立冬不收菜、必定受冻害;头伏萝卜、二伏菜、立秋种白菜;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当时;秋分波剩田、生熟一齐;处署不秀头、割下喂老牛;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下雨吃饱饭;旱锄田、涝浇园;苗稀长大穗、苗密多长草;十穗顶一穗、多收九根草;旱收枣、涝收梨、不早不涝粮满;秋耕留地不留茬、春耕留茬不留地。

气候谚语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早看东南、晚看西北;八月十五下一阵、来到次年五月尽;早雾晴、晚雾阴;清明刮起坟头土、间间连连四十五;早上大雾走,白天晒死狗;麻子涧大雾罩,大雨要来到;蚂蚁搬家忙,大雨要滂潢。

养殖旧俗

早先的羊圈妇女是不能进去的,尤其是未婚女子、怀孕妇女、守孝妇女等被看成大忌,俗称“毛毛女”,如误进羊舍,需点灯花谢罪,否则羊群不发旺将受到损失

民居习俗

“桑、枣、梨、槐”不进阴阳宅

民宅建设用枣木时不能用桑木,为忌讳谐音

煤矿用柱也不用桑木、而多用枣、杏木也取其谐音,

祭祀信仰习俗

忌砍伐古木或年头多的树木、庭院树木,村民们早先应在砍伐7日之前写上条幅文曰:“姜太公在此、众凶神退位”,意取吉利防止发生意外,此风俗沿袭久远,在山里砍伐树木,一般要祭山神爷祈求平安。解放前大部分山地山头有固定的山神庙迹立,砖刻字为“山神爷”,每逢村民伐树或打柴、放牧、甚至上地都要参拜,祈求山神保佑平安;在村中修建佛庙、土地庙、五道庙;在家中立小佛像拜佛烧香,祈求远行者得以顺利平安;自古以来山神、水神、树神、土地、药王菩萨、弥勒、龙王、关帝等都成为桑峪村民的膜拜的偶像,“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自后桑峪传入西方天主教后,村民们改变了以上所有信仰,专心信仰天主,而前桑峪村人依然坚持信奉儒、佛、道、神、鬼由此产生的信仰分歧,几百年来相互指责,甚至造成意识形态上的敌视。解放后,村民相互理解,和睦相处桑峪村即成为四教合一的特殊局面。以天主教习俗,一个人从出生时八天后进行宗教仪式、进行洗礼,由父辈指教进行宗教教育,及至少年、成年、老年与前桑峪村人生活习惯、言语、行为大相径庭,一日三餐、婚丧嫁娶、分娩、诞生、满月、周岁、生日等都要进行宗教礼节活动,就连清明节时期的鬼节、祭扫先祖墓地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前峪人上坟时带上烟酒、糕点、水、纸钱等叫做祭祖挂纸,并整修坟头,跪地叩头,后桑峪人则只给坟头培土,近几年来有的人已立碑、植树,教徒亡逝时不带白孝,甚至不能哭棂,而是给亡者诵经、祈求天主接纳亡灵步入天堂;按旧习俗大教人(即前峪人)给亡者烧七、送寒衣等等,后峪人则不搞类似活动,不过由于世代传统观念的沿袭,后峪天主教友们对于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大的节日过法还是和前桑峪村人保持一致。

至于男婚女嫁习俗,后峪人尽量选择同教人婚配、如选择异教人通婚、异教人必须先入教、后通婚,由教会负责人或神父主持举行入教礼。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天主教友们要守夜,庆祝耶稣诞生,名为圣诞节,而后又有耶稣受难日、复活节等等,尤其是在每年的五月份,为朝圣月,礼节繁多。

桑峪村人由于勤于劳作,一年四季忙碌,所以早上必须吃干、上地时因离村远要带午饭、带水,晚上回来很晚,要吃稀饭,勤俭节约。大户人家或者商户尽量买地置办房屋家业、供子弟念书识字、争先仕途。

明清、民国以来,本村多商贸行、店铺、作坊数十处,多书香门第。本村享有盛名的店铺如东灵堂、西灵堂药坊、万恒永商行、四合成、永兴泰杂货店,骡马店、旅店、中和堂骨科专店、打席铺、豆腐坊。

桑峪村历史上五行八作各类工匠齐全,如:张氏几乎近50%为铁匠,自清代顺治年开始至解放前一直世传,艺术精湛,誉满京西及房山、河北省周边地区。此外木匠、铜匠、石匠、泥瓦匠、焊匠、毛毛匠(熟皮子)、裱糊匠、鞍子匠一应俱全。民国年间,后桑峪又增添了生铁匠(翻砂),杨文茂是翻砂主导,他会制模具、火候掌握准确,一些民用铁锅、炉口、犁铧等物在斋堂川享有盛名,后桑峪杨文生精于烧造、自行制模、曾自创砖瓦窑烧制转、瓦、狮子、狗、瓦头曾像(瓦当),各种盆罐、砂锅,生意红火、技术精湛,可惜他自身保守、艺不传人,至使传统流失。前桑峪村盛产芦苇,曾发展到上百亩,从而涌现一代又一代的织席匠,几乎斋堂川所有农户都来桑峪村买家用炕席、囤条、寿席,收入可观,村人们称之为“铁杆庄稼”、摇钱树。桑峪村人善于荆编,背篓、篮子、晾晒粮食的荆巴,等等自给自足还大量销售。由于社会的进步粪篓子、牲口驮子、背篓、铺炕席都被淘汰,一些古老的手工技艺失传,传统,而传统的民间草编、荆编、手工制作、生铁匠、焊、银、铜、席匠等成为历史。

九、民间传说故事

1、猪头龙

很久以前,桑峪村北山根的猪窝湖内盘踞着一条猪头龙,阻挡了桑峪村通往北山背后七、八个村子的大道,村子之间通行要绕道几十里,很不方便。明嘉靖年间,村内张氏寡妇吃斋念佛、乐善好施、省吃俭用、少有积蓄,自愿捐赠小米300石,雇佣石匠及工人几十人修建通往各村的路。大年初六日动工,一时间凿石挖山,声音嗓杂,惊醒正在冬眠蛰伏的猪头老龙,它想施展法术、驱赶工匠,但才入正月、未到惊蛰,百般无奈,只好忍气吞声。及至到二月二龙抬头时,看见自己的领地出现了一条大道,桑峪村、碣石村各片的村人来庆贺山路开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猪头龙心里很不是滋味,欲发作淫威,呼风走石,但又觉得人们修路为了方便,也是理所当然,无故侵人要犯天条,只好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夜晚出走、另寻新居。

猪头龙左寻右找,终于在桑峪村对面的深山大岭鞍的龙潭湾处落脚,谁知在龙潭湾生活居住的千年巨蛙“金蛤蟆”死活不让猪头龙落脚,力敌外侵,双方混战七天七夜,终究猪头龙道行太深,金蛙相敌不过,逃往法城村上的“清竹湾”,湾内的巨龟仗义收留,二神结拜百年之好,天天练武,为报侵家之仇,合战猪头龙,第二年惊蛰一过,二神前来挑战,大战几天,猪头龙惨败,被二神押在龙潭边的山崖上,只留猪头在外面。时过千秋,路过此处的人们都不免看看外露的猪头,讥笑它当年凶霸嘴脸和如今下场。一山溪下泻,响声嗡嗡,有时还能听到猪的叫声,至今仍是。

2、名医张福胜

后桑峪村曾有个大夫(医生)名叫张福胜,张大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十里八乡闻名,平日里乡亲们有了疑难病症都去找他,而且一般情况下能药到病除,乡亲们很是敬重他。光绪26年,八国联军从天津一直打到北京,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走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胁迫光绪皇帝逃往西安,第二年才回到北京,国家危难、百姓埋怨、民不聊生,慈禧一病不起,经宫内太医多次疗治仍不见好转,众太医面面相视,不知如何是好,太监李连英更是气大冲天,他说:“老佛爷的病你们再瞧不好,谁也别想踏实,还不想办法去”,这时有一位小太医说:“咱们别这么憨着啦,到乡下去找个土大夫也许管事”,众人说:“我等太医久治不能,土郎中岂能上大雅之堂?况且是我大清圣主,此举非同儿戏,况且我等颜面何存?”李连英一听忙说:“乡下郎中无数,怎么寻法儿”,那太医说:“总管,你先别急,我有个师弟叫张福胜,家住京西桑峪村,专门能治疑难病症,多数能药到病除,京西离咱京城一百五十里,如用快马去接,当日内必到”,连英说:“嗨,怎么不早说呀,快去备马,传我话儿,即刻起程,去京西接那张大夫”。

话说桑峪大夫张福胜这几天因为斋堂川瘟疫流行,忙得不可开交,刚吃完午饭,忽听门外高喊:“张福胜出门听旨”,张大夫一听吓了一跳,放下碗筷,出门迎候,只见有官差二人立于院中,头戴红顶,一身绸缎,脚穿乌靴,二差表明来意,让张大夫收拾行李,带上工具,在街门口,二差人扶张大夫上了一匹备马,三人出村,急赴京城。来到大内,有人带张大夫到慈禧帐前,张大夫低头不敢正视,一太监急了说道:“让你来给老佛爷疗治病情,你快瞧呀,怎么像是恕罪来了”,张大夫这才观察龙颜,少时,便倒退出榻到外屋,擦去满面汉渍,命人取来笔纸,开出药方,亲自到同仁堂抓药,亲自煎熬至药汤微浓,亲自端至慈禧面前,服侍喝下,然后命人不许进入,自守门外,大约过了一时,老佛爷叹了口气说:“小李子”,张大夫即刻起身道:“总管大人出去了,片刻便来”,老佛爷说:“我觉得好多了,也有劲了,心胸疏通,这药还真是管事儿”,不一会,其他太医侍从齐到,跪倒一片齐呼万岁,祝贺老佛爷龙体好转,张福胜又吩咐侍内去同仁堂取回一些补药,附治五日后,老佛爷病愈,心中十分高兴,即吩咐下人传唤张大夫说:“你虽是荒野村夫,艺术果然不凡,几天之内治好了我的病,请问我得的何病,怎么不见你号脉呀”,张大夫听后,忙欲下跪述说,老佛爷说:“免了,就坐着说吧”,张大夫道声:“恕罪,老佛爷您得的是柳郁忧心病加之痰堵喉,急火攻心,村夫一观即知,不用含脉,故此用几味中药加之药引即可”,慈禧大喜道:“全凭你这乡野医人治好我病,唉,宫内太医众多,都是酒囊饭袋,你有什么要求尽管对我说,哀家早就琢磨着要赏赐于你呢”,张大夫急忙跪倒说:“愚人不才,不敢收受皇恩,今儿个老佛爷痊愈,实是我大清子民的福气,卑才愿即时离京回乡为村民治病,十里八乡的病人还在我们村上等着呢”,慈禧见不能留张大夫在太医院,又不受其他赏赐,只得无奈说:“好吧,依你,人各有志”,但心中也着实佩服张大夫的人品、医德,随即说:“小李子,叫内务府财柜取银子一千两,一同与张大夫回乡,赈济医民之用,银子由张大夫支配,也算我谢谢乡民了”,随后又命太医院在书阁取出《本草纲目》医书一本,交给张大夫说:“拿回去吧,对你有用”。第二天,出了京城,张福胜和官差带着银子和书一路急驰向京西斋堂川奔去,他想的是集留在自己村上的上百名病人......

时光流逝,张福胜大夫已近古稀之年,他的两个儿子也师从医术,济世悬壶百姓。民国二十年,七七事变前,张福胜因病去世,后来,这部御赐的《本草纲目》医书在他的子孙们分家时一分为二,因保存不妥,大部分已经遗失了。

至今远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旦染病不愈,总是说,要是张大夫还在就好了。

十、谚语、歇后语、歌谣

1、催眠小小孩儿快睡觉,猫来了、狗来了,花子挑来水来了,猫偷柴、狗烧火,来了猢狲捏饽饽,捏得正、满炕蹦,涅的好、满炕跑,捏的歪、满炕摔。母亲一边轻轻拍着孩子,一边说唱,声音由大到小,由小到轻,有时反复二、三次,孩子睡着了,说唱也随之停止。

2、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接女婿,就是不让外甥去。(指外孙或外孙女)如此反复几次

3、点牛眼有时大人和孩子对坐在炕上,脚板交错用手指点触,边唱也边点道:点、点、点牛眼,牛眼花、点芝麻,芝麻绿、点草地,草地黄、点二郎,儿郎精、点着鹰,鹰不起(飞)、点着你。用手指点着脚板,时间一长有痒痒感,孩子就高兴得哈哈大笑。

4、有一种“知了”村人俗称“无咽哇子”,夏季伏天才有,生存时间短,才一个来月,白灰色,叫时有节奏,而村人也学“知了”节奏去叫,并讲述一家人的工作和休闲、戏闹情景:呜咽、呜咽哇.......,白来干饭炒豆芽,男人吃完刨格瘩(树根、做香用料)媳妇吃完去拉家(聊天),小子吃完打(木制、两头尖、横放在平石上用木棍一出、飞出),丫头吃完拉娃娃(用布制作的娃娃)本村乡农大多没有文化,而有些文化的子弟大都走出去教书、经商,也有些识几个字的人能吟诗做联,自我欣赏,帮人写文书、告示之类,自以为号称“土秀才”如先前村西“宫大门”内侧墙上,不知是何人写成春字歌、趣味悠长:春日春山春景河,春人春路唱春歌,春堂春生写春字,春女春房绣春。

后记

桑峪村旅游开发现状

1、整治环境卫生,建立环保卫生长效机制,增加完善环保基础建设,改善卫生环境,种草植树,街道硬化处理,美化村周边环境,订立保洁制度,已完成。

2、健全建立各层次人群的体育、健身、娱乐、文化、文艺、卫生设施,增加社会福利设备,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弘扬三大文明,提高村民的形象、素质。

3、利用古老的民俗、民风、古居、古建筑、古文化、古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创新思想意识,打造旅游硬件、软件基础规划,目前正在筹备中。

4、利用桑峪村中、西宗教、风俗、文化的特殊性,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光顾,接待能力每年2—3万人次(教友朝圣)。

5、支持鼓励农户举办“农家乐”场所,促进农户增收,力图规模化、多样化,现已有几乎正在筹备发展中。

6、已初步制作成VCD光盘宣传片,向外界介绍我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目的是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旅游事业,开辟渠道,增加就业,现已着手与外商洽谈。

7、整体规划,利用我村中、小学教室改造,增加服务设施,改造服务餐厅,根据旅客层次,建造不同档次的住宿、餐饮、娱乐、健身基础设施,促进我村生态旅游、人文民俗、民风旅游、自然景观旅游。

建议:

1、我村村口南过街楼自有村之后建成,由于规模小、几经洪水冲毁、几经修复,民国年间又扩建重修至今,距今已八十年,由于村民保护古建、文物意识不高,文革期间受到损坏,1996年进行局部抢修,总体格局受到影响,根据村委会和村民的一致心愿,对本村过街楼应以原始面貌为基础,进行全面修善,根据村内老人所描述:过街楼顶楼三间,梁画柱,清水脊,有吻兽,四角檐方起拱有青砖雕刻各种兽形,正楼中间有彩绘泥塑观音菩萨坐像、纯白、面向北、慈目视村街,背有红孩儿持火云枪目视远方,以护卫村人安全,解放前村人每日点香许愿,是为佛、道宗教文化活动场所,经年不衰,前后石刻题额为“紫芝”、“凝瑞”,两侧各有横幅,前额后改为:“桑田香馥峪地泽生”,下首两侧有题字为:为禾枳时令得无极(东面),西面为:去古怀远至道在斯,可能为道教格言,后面东西横幅为:里仁为美於万斯年,可能为佛家警句,东侧围墙题为:亿则屡仲,不知其意,如能按上述格局恢复原貌,与后桑峪天主教形成信仰上的根本区别,更能显示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各种信仰和特点、特色,更能体现桑峪村宗教信仰的独特风格,让其成为发展旅游事业上的一个亮点,相信能提升游客的极大兴趣。

2、认真对村内的古井、石碾、古民居、古门楼加以保护和利用,我村已筹备给上述地点以及古树、古寺庙遗址制作提示牌,展示古村落的古今风貌。

由于我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支柱产业,只能一筹莫展,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各项工作,除招商引资与外商共同开发筹集资金外,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协助找村传递信息、开辟渠道,并给予资金支援,使我村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新沙巴体育投注_沙巴体育官网【app平台登录】”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